中國若押注中期選舉 是戰略誤判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8/10/29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美迅速就遏制中國形成共識,1940年代以來首次
  • 目前美國無論誰上台,都會視中國為對手
  • 美國中期選舉無論結果如何,中美對立難化解

美國中期選舉將在當地時間下周二(6日)登場,各種民調均反映,總統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如要保住眾議院控制權,恐怕面臨巨大挑戰。但必須注意的是,無論特朗普陣營在這次選舉中一敗塗地、又或意外大勝,似乎都無法扭轉中美關係滑向更壞境地的現實。

這場中期選舉不僅維繫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控制權,更被視為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前哨戰。

在下周選戰前夕,有民調反映共和黨的支持率只有37%,低過民主黨6個百份點,差距可說是明顯;而儘管美國經濟正處於榮景、失業率低,但民眾對特朗普的支持度卻有下跌,目前只有約40%。

美迅速就遏制中國形成共識

傳統上,美國總統所屬政黨倘若在中期選舉失利,很可能意味他未來兩年施政會受更多制肘;但當前美國社會卻出現罕見且微妙局面--就算共和黨在中期選舉輸掉眾議院控制權、甚至預示特朗普兩年後連任的機會縮小,特朗普政府掀起的中美對立,不可能逆轉。

為什麼?最新一期英國《經濟學人(The Economist)》封面文章的許多觀點,可見箇中端倪:特朗普上任以來的對華政策,成功提醒美國,需對中國行為的期望有所調整。

英國《經濟學人》今期封面文章(右),解讀當前中美對立的起因與出路。

回望美國過去約25年裡,對中國的態度是基於一種「聚合」(convergence)信念,深信政治、經濟方面的融合不僅能促使中國致富,還可讓其變得更開放、多元化、民主化;而隨著中國在全球扮演角色的增長,必然會成為一個「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(responsible stakeholder)」。

但美中之間的這種「聚合」已消失,特朗普政府已視中國視為一個戰略對手、一個破壞規矩者,包括介入美國政治、偷竊知識產權、從事不公平貿易,並企圖支配全球等。

美國無論誰上台 都視中國為對手

更重要是,特朗普的「喚醒」下,美國政黨、外交、軍事、商業各界,就遏制中國發展快速地達成共識,認定中國是美國的意識形態、乃至戰略敵人。這是自從1940年代以來首次。

事實上,美國國會今年先後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針對中國的「台灣旅法」及年度「國防授權法」,完全反映政界一致對外、遏抑中國的意志。

在這種勢態下,在未來好一段時間裡,究竟哪個政黨控制國會、誰人當上美國總統,恐怕難以逆轉美國政府遏制中國的政策路線;這還不是最壞境地,更甚至是美國民主黨、共和黨目前都在比誰對中國更狠,這恐將中美關係導入更糟糕的狀況。

中美對立 難因中期選舉結果化解

正因如此,中國倘若寄望從中期選舉結果裡,找到中美關係回穩的契機,恐怕會是一種戰略誤判。

中國目前已沒必要把眾多研究精力放在特朗普個人身上,因為假設共和黨失利、特朗普兩年後連任失敗,其繼任者的對華政策,也極可能是「特朗普2.0」。中國與其押注中期選舉,倒不如著力尋找中美之間新的利益交滙點、重建兩國之間的「聚合」;另外中國亦應加強國內穩增長政策力度,預備長期應對中美對立局面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